春夜

唐代  ·  虞世南

春苑月裴回,竹堂侵夜开。

惊鸟排林度,风花隔水来。

《春夜》创作背景

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唐太宗极为宠爱重臣虞世南,将当时富庶的永兴县划给虞世南作为封地,时有“虞永兴”之谓。贞观十一年(637年),虞世南在高陵城(据《湖广方舆纪要·湖广七十六》记:高陵城址,设在永兴县长乐乡宣化里深湖口,现陶港镇潘桥乡吴东陈处)过的丁酉年春节,在其春夜游园之际,虞世南留下了《春夜》一诗。

《春夜》翻译

春苑月裴回,竹堂侵夜开。
春天的林苑里,月自天穹缓缓移动,而竹林掩映下的厅堂在夜色中打开了。
惊鸟排林度,风花隔水来。
喧闹声惊起林间宿鸟,掠过林子穿飞而去,而花香则隔着春水远远地送将过来。

《春夜》注释

1
苑:花园或园林。
2
裴回:同“徘徊”,表示在一个地方来回掠动、走动。
3
侵夜:近夜,入夜。侵,入、临近。
4
惊鸟:从休息场地或啄食场地惊起的鸟。
5
排林度:夜鸟归林,排行而过。
6
风花:春风吹送的花香。

《春夜》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描写春夜游园的景色的作品,诗中花香鸟影,语言浅近、静谧清新。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春天苑囿,明月徘徊,傍晚在竹子环绕的厅堂里聚会。体现了诗人此时月下漫步的悠闲。

后两句,“惊鸟排林度”,是瞬间的美景,作者快速地抓住了这一景象的韵味,此处也了作者对于外界的偶然事件及瞬间美的敏感性,技巧非常高明。而紧接着的是夜风带来的花香。如此,有着灵动鸟影、醉人花香的地方,一个优美、浪漫的世界出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全诗抒情多于写景,意境深远,用词精炼,情景合一,感人至深。

《春夜》作者: 虞世南

虞世南
虞世南生于南朝陈永定二年(558),父虞荔,兄虞世基,叔父虞寄,均名重一时。虞寄无子,世南过继于他,故字伯施。虞世南沉静寡欲,笃志勤学,少时曾受学于吴郡文学家顾野王,在长达10余年的寒窗苦读中,精思不倦,废寝忘食。陈文帝知其博学多才,召为建安王法曹参军。陈灭,与兄世基同入长安,俱有重名。隋大业中,授秘书郎,迁起居舍人。但炀帝嫌其刚直,10年不予徙升。而虞世基因善于媚言取宠,被炀帝视为心腹,结果与炀…
37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