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二十首(其八)

魏晋  ·  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饮酒二十首》创作背景

陶渊明的组诗《饮酒二十首》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他在第二十首诗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可见其用心的良苦。

关于《饮酒二十首》的写作年代,至今尚无定论。历来大致有六种说法:元兴二年癸卯(403年)说、元兴三年甲辰(404年)说、义熙十年甲寅(414年)说、义熙二年丙午(406年)说、义熙十二三年(416、417年)说、义熙十四年戊午(418年)说。

《饮酒二十首》翻译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青翠的松树生长在东园里,荒草埋没了它的身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等到寒霜凝结的时候,其他植物都枯萎了,这才显现出它卓尔不群的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在一片树林中人可能还不觉得,单独一棵树的时候人们才称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我提着酒壶抚弄寒冬中的树干,有时候又极目远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我生活的世界就是梦幻一样,又何必被俗世的尘嚣羁绊住脚步呢。

《饮酒二十首》注释

1
没其姿:掩没了青松的英姿。其,一本作奇。
2
殄:灭尽。
3
异类:指众草。
4
卓然:特立的样子。
5
连林:松树连成林。
6
人不觉:不被人注意。
7
独树:一株、独棵。
8
众乃奇:众人认为奇特。一本作知。
9
寒柯:指松树枝。
10
何事:为什么。
11
绁:系马的缰绳,引申为牵制。
12
尘羁:犹尘网。

《饮酒二十首》赏析

此诗原列第八首,作者以孤松自喻,表现自己高洁坚贞的人格。

诗的前六句,写青松。“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在天气和暖的日子里,众草也长得十分繁茂,所以青松在东园,它的姿色似被众草所掩没。可当秋冬来临,浓霜摧绝了众草之后,青松的高枝便显得格外挺拔,所以说“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凝霜,严霜,浓霜。殄,灭绝。异类,指众草,卓然,挺拔的样子。这开头四句,写出了青松耐寒的品格,化用了《论语》所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孔子的论述。“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二句,则写青松耐孤独的品格。当松树连成树林时,不为人们所留意。可当它独自生长在原野上时,大家便啧啧称奇了。

诗的后四句,写作者的行动、感想。“提壶挂寒柯,远望时复为。”提着酒壶,把酒壶挂在松树枝上,时时悠悠远望。柯,树枝。因为陶渊明特别欣赏寒天的孤松,而作此诗时确也时值深秋,所以说“寒枝”。“远望时复为”,写出了对青松的喜爱,也写出了作者的悠闲神态。继而,作者更觉得飘飘然如超然物外,“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我生在世上,犹如在梦幻之中一样,为什么要把自己束缚在尘网之中呢?绁,牵制。尘羁,尘俗的羁绊束缚,犹言尘网。诗的最后两句,当然是流露了作者的消极情绪,但也写出了作者因陪伴着青松而忘情于世的情形,充分表达了对青松的喜爱。

这首诗,题目虽是《饮酒》,实际犹如一首赞美青松的咏物诗。从陶渊明对青松的赞颂当中,我们可以领会“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这一深刻的哲理。

《饮酒二十首》作者: 陶渊明

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大诗人。他出身于一个官僚家庭,曾祖陶侃做过大司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外祖孟嘉做过征西大将军。不过到了他的时代,家境已经衰落,所以他一生过着穷困的生活。他处在一个晋、宋易代的时期,政治的黑暗,阶级斗争的尖锐,民族矛盾的激化,都深深地影响着他。他青年时期怀有大志,但是后来和黑暗现实一接触…
107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