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作

明代  ·  戚继光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马上作》创作背景

戚继光是一生戎马倥偬,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1),戚继光在蓟门戍边,奔波于南北之间,感慨之余,挥笔写下《马上作》这首诗。

《马上作》翻译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
转战南北是为了报答皇上对我的信任,南北江畔和边关的花草都笑我这一生总在奔波。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一年三百六十日,我都是带着兵器骑着战马在疆场上度过的。

《马上作》注释

1
南北驱驰:戚继光曾在东南沿海一带抗击倭宼的侵扰,又曾镇守北方边关。
2
主:指明朝皇帝。
3
江花:江边的花。
4
边月:一作,边月。边塞的月亮。这里的边塞指山东沿海登州卫等地。
5
横戈:手里握着兵器。一作,都是。

《马上作》赏析

《马上作》是戚继光的诗歌代表作。诗人并非有意为诗,而是灵感一来,倾泻而出,顺口成章,因而不见雕饰,质朴自然,感情真挚,气势豪壮。

首句“南北驱驰报主情”,统领全诗,点明主题。戚继光在浙江时曾到义乌县募兵,并对这支新军进行严格训练,军纪严明,官兵同甘共苦,对百姓秋毫无犯,使军队的战斗力大振,终于在台州给侵犯的倭寇以毁灭性的打击,威慑敌胆,功勋卓著。此后,又南下,先在福建肃清境内倭寇,后入广东,平定倭乱。接着,被调北方,镇守蓟州一带十六年,边境整肃,平靖无事。这就是“南北驱驰”的具体内容。而“报主情”的“主”,自然是指君主。但在封建社会,皇帝是一国的最高统治者,他代表着国家因而这里既表现了戚继光存有忠君思想,又表现了他爱国的深厚感情。

第二句“江花边月笑平生”“江花”代指南方,“边月”代指北方,是“南北驱驰”的进一步形象化描写。而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活却以一“笑”字置之,这就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平生经历的回顾而产生的复杂心绪,有对自己舍身卫国而感到宽慰的自豪感,有对功名淡泊的崇高感,有对朝廷媚外妥协的愤激感。因而这一“笑”字隐含着甜、酸、苦、辣的诸多内容。诗的前两句是以空间来表现地域之广,展示其到处奔波之苦。

第三句“一年三百六十日”则以时间来表现日子之长,以示其征战不息、意志不泯。这句以口语入诗,显得平易自然。戚维光这句诗,正是他平生生活经历的真实概括和崇高感情的高度的凝聚,因而就具有了由“巧”“浓”而致“朴”“淡”的特点。加上它与前面诗句配合,空间与时间互衬,显出得体自然的效果,这就不能视为普通日常口语了。

最后一句“多是横戈马上行”,总括全诗,前面的“江花”“边月”,南北奔波,累月经年的坚持不懈,都是在为祖国驰骋疆场中度过的。结句与起句呼应,形象完整,感情深挚,颇具感染力。

这首诗平易自然,琅琅上口,而作者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品质更让人钦佩。此诗只有四句,却概括了名将兼诗人的平生行踪和思想。

《马上作》作者: 戚继光

戚继光
戚继光(1527~1588)中国明代军事家,抗倭将领。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1588年1月5日卒于登州。嘉靖二十三年(1544)袭父职为登州卫指挥佥事。嘉靖三十四年调往浙江抗倭,任参将,镇守宁、绍、台(今临海)三府。他鉴于明军纪律松弛,素质不良,战斗力低下,至义乌招募农民和矿工4000余名,编组训练成戚家军,成为抗倭主力。嘉靖四十年,在台州、仙居、桃渚等处大胜倭寇,…
6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