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居偶作

唐代  ·  贯休

高淡清虚即是家,何须须占好烟霞。

无心于道道自得,有意向人人转赊。

风触好花文锦落,砌横流水玉琴斜。

但令如此还如此,谁羡前程未可涯。

《野居偶作》创作背景

修道的方法有种种不同,入道的门径亦有种种,然其终归目的都是一个,即得道。而得道在于心与道打成一片,不知有何区别,《维摩诘经》所谓“心净国土净”,《坛经》所谓“直心是道场”。既如此,修心而使之高淡清虚便是,又何须一定在名山胜水中修。诗人贯休以为,在在处处都可修心,他自己也一定是随意地在一个野居之所居处下来,而写成这首小诗。

《野居偶作》翻译

高淡清虚即是家,何须须占好烟霞。
高淡清虚是心灵的家园,何须占据胜水名山。
无心于道道自得,有意向人人转赊。
无心求道便是得道,有意结交人倒疏远。
风触好花文锦落,砌横流水玉琴斜。
风吹繁花飘如织锦,阶前流水清似弹琴。
但令如此还如此,谁羡前程未可涯。
我愿如此直至永远,不慕世人灿烂前程。

《野居偶作》注释

1
烟霞:即山水胜景。隐居之人往往酷爱山水,有烟霞痼疾。
2
赊:远。
3
文锦:有纹彩的丝织品,文通“纹”。
4
砌:台阶。
5
玉琴:美玉装饰的琴,此泛指装饰精美的琴。
6
羡:羡慕。
7
涯:本指水边。此处指边际,极限。

《野居偶作》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首联“高淡清虚即是家,何须须占好烟霞。”点明修行地点无须选择好烟霞,只要高淡清虚即为佳。这是对觅道的根本在虚空的深入认识。颔联“无心于道道自得,有意向人人转赊。”谓修行重在无心,因有心执着,即是频增一种妄念,这样有意追求反而离道更远。颈联“风触好花文锦落,砌横流水玉琴斜。”景句重在写自然山水的自由无羁。好花随风自然飘落,流水绕岸自然流驰,这正是以景寓修禅须自然任运。尾联“但令如此还如此,谁羡前程未可涯。”再申明自己长此山居不羡尘缘之心情。这样一种无心随意的生活,便是最为理想的生活了,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值得追求呢。

全诗描绘禅居修行的境界。

《野居偶作》作者: 贯休

贯休
贯休(832-912),唐末诗僧、画家。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县)人。七岁出家,后云游四方,广事干谒。乾宁初年(894),谒吴越王钱鏐,献贺诗,中有「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之句,钱鏐有称帝野心,要他把「十四州」易为「四十州」,然后方肯接见。他回答说:「州亦难添,诗亦难改。余孤云野鹤,何天不可飞!」遂拂袖而去。天复中(901-904)入蜀,谒前蜀王王建,献诗道:「一瓶一钵垂垂…
488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