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池记

宋代  ·  曾巩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墨池记》创作背景

墨池在江西省临川县,相传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洗笔砚处。相传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在池边习字,池水尽黑。曾巩钦慕王羲之的盛名,于庆历八年(1048)九月,专程来临川凭吊墨池遗迹。于是曾巩根据王羲之的轶事,写下了这篇著名散文《墨池记》。

《墨池记》翻译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临川郡城的东面,有一块地微微高起,并且靠近溪流,叫做新城。新城上面,有个池子低洼呈长方形,说是王羲之的墨池,这是荀伯子《临川记》里说的。羲之曾经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精神,(现在说)这是羲之的(墨池)遗址,难道是真的吗?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当羲之不愿勉强做官时,曾经游遍东方,出游东海,在山水之间使他的心情快乐。莫非他在尽情游览时,曾在这里停留过?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特别好。那么他能达到这步,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并不是天生的。但是后代没有能够赶上他的人,是不是后人学习下的功夫不如他呢?那么学习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何况想在道德修养上深造的人呢?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墨池的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盛先生担心墨池不能出名,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挂在屋前两柱之间,又请求我说:“希望有一篇(墨池)记。”推测王先生的用心,是不是喜爱别人的优点,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让它埋没,因而推广到王羲之的遗迹呢?莫非也想推广王羲之的事迹来勉励那些学员吧?一个人有一技之长,就能使后人像这样尊重他;何况那些品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遗留下来令人思慕的美好风范,对于后世的影响那就更不用说了!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作记。

《墨池记》注释

1
临川:临川,宋朝的抚州临川郡(今江西省临川市)。
2
隐然:不显露的样子。
3
临:从高处往低处看,这里有“靠近”的意思。
4
洼然:低深的样子。
5
方以长:方而长,就是长方形。
6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他是古代有名的大书法家,世称“书圣”。南朝宋人,曾任临川内史。
7
张芝:东汉末年书法家,善草书,世称“草圣”。
8
信然:果真如此。
9
邪:吗,同“耶”。
10
强以仕:勉强要(他)作官。
11
极东方:游遍东方。极,穷尽。
12
出沧海:出游东海。沧海,指东海。
13
娱其意:使他的心情快乐。
14
岂其:莫非。
15
徜徉肆恣:尽情游览。徜徉,徘徊,漫游。肆恣,任意,尽情。
16
休:停留。
17
书:书法。
18
晚乃善:到晚年才特别好。
19
所能:能够达到这步。
20
盖:大概,副词。
21
以精力自致者:靠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致,取得。
22
天成:天然生成。
23
及:赶上。
24
岂:是不是,表示揣测,副词。
25
学:指勤学苦练。
26
则:那么,连词。
27
固:原来,本。
28
岂:难道,表示反问,副词。
29
深造道德:在道德修养上深造,指在道德修养上有很高的成就。
30
州学舍:指抚州州学的校舍。
31
教授:官名。
32
其:指代墨池。
33
章:通“彰”,显著。
34
楹间:指两柱子之间的上方一般挂匾额的地方。楹,房屋前面的柱子。
35
揭:挂起,标出。
36
推:推测。
37
一能:一技之长,指王羲之的书法。
38
不以废:不让它埋没。
39
推:推广。
40
学者:求学的人。
41
夫:语气词,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42
尚之如此:像这样尊重他。尚,尊重,崇尚。
43
仁人庄士:指品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
44
遗风余思:遗留下来令人思慕的美好风范。余思,指后人的怀念。余,也是“遗”的意思。
45
被于来世:对于后世的影响。被,影响。
46
何如哉:会怎么样呢?这里是“那就更不用说了”的意思。

《墨池记》赏析

此篇名为《墨池记》,着眼点却不在“池”,而在于阐释成就并非天成,要靠刻苦学习的道理,勉励学者勤奋学习。以论为纲以记为目,记议交错,纲目统一,写法新颖别致,见解精警,为难得的佳作。

开头,大处落笔,以省险的笔墨,根据荀伯子《临川记》所云,概括了墨池的地理位置、环境和状貌:“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此处叙述墨池的处所、形状和来历,可谓简而明。

然后,又根据王羲之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指出墨池得名由来。有关墨池传说,还有诸说法。据《晋书》记载,骠骑将军王述,少时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羲之任会稽内史时,述为杨川刺史,羲之成了他的部属。后王述检察会稽郡刑改,羲之以之为耻,遂称病去职,并于父母墓前发誓不再出来做官。王羲之这段经历,以“方羲之不可强以仕”一语带过,随之追述王羲之随意漫游,纵情山水的行踪:“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恣肆,而又尝自休于此邪?”作者此段中把笔锋转向探讨王羲之成功的原因,从“羲之之书晚乃善”的事实,说明一种技能的成功,是“以精力自致”的,并进而提出“深造道德”,更须努力。

接着发为议论,先用揣测语气含糊认可“故迹”,他略记墨池的处所、形状以后,最后说明写作缘由,并借“推王君之心”,提出“勉其学者”学习“仁人庄士”的写作目的。谈书法是“题中”之意,而谈“道德”,谈“仁人庄士之遗风”永垂后世,则属“题外”之意。

全篇因物引人,由人喻理,又据理诲人,逐层深入,说理透辟而态度温和,颇见长者开导后生的儒雅气度。文章一面叙事,一面议论。借事立论,因小见大,言近旨远,十分切题。文中用了不少设问句,而实际意思是在肯定,因此话说得委婉含蓄,能引人深思。

 

《墨池记》作者: 曾巩

曾巩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10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