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妇辞

唐代  ·  孟郊

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

当年嫁得君,为君秉机杼。

筋力日已疲,不息窗下机。

如何织纨素,自著蓝缕衣。

官家榜村路,更索栽桑树。

《织妇辞》创作背景

公元812年(唐宪宗元和七年)夏四月,“敕天下州府民府,每天一亩,种桑二树,长吏逐年检计以闻。”其时孟郊因老母病故,丁忧去官,寄居洛阳,《织妇辞》当作于是时,反映东都一带情况,当然对全国来说,也有代表性。

《织妇辞》翻译

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
丈夫是农民,我是农妇。
当年嫁得君,为君秉机杼。
当年我嫁给丈夫,便开始在夫家从事纺织劳动。
筋力日已疲,不息窗下机。
我一天天疲劳下去,越来越没有气力,却一刻也不能停止纺织。
如何织纨素,自著蓝缕衣。
为什么我织出来的是细白的丝绢,而我自己穿的却是破烂衣服。
官家榜村路,更索栽桑树。
官府在村中的道路上张贴告示,要农民广栽桑树养蚕缫丝。

《织妇辞》注释

1
田中郎:从事农业劳动的男子。
2
妾:古代妇女的自我谦称。
3
田中女:农村的劳动妇女。
4
秉:执持,操持。
5
机杼:泛指织布的工具。机,织具也。杼,织布的梭子。
6
日:每天。
7
疲:衰竭。
8
息:停止。
9
纨素:精致洁白之细绢。
10
著:穿。
11
蓝缕:破敝衣裳。
12
官家:指地方政府。一说官家谓帝王之家。
13
榜:布告,告示,此作动词,张贴告示。
14
索:要求。
15
栽桑树:指栽种桑树养蚕取丝。

《织妇辞》赏析

安史之乱后,朝廷肆意聚敛,挥霍无度,而地方官也以搜刮榨取人民财物为能事,致使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诗人生活在安史之乱后的代宗、德宗、顺宗、宪宗四朝,他的部分诗歌直接反映了人民遭受残酷剥削的痛苦和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本诗便是其中之一,诗中诗人通过对织妇的自述的描写,从一个侧面真实反映了农民遭受剥削、悲苦不堪的生活。

“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这两句交代了织妇和丈夫的身份:都是普通的从事农耕劳动的人。“当年得君,为君秉机杼。”此处用织妇的口道出了刚嫁到夫家时男耕女织的生活图景。“筋力日已疲、不息窗下机。”此句暗示了官府赋役之繁重。“如何织纨素,自着蓝缕衣。”诗人用织妇矛盾的口吻写出了织妇内心的痛苦,辛辛苦苦地劳动却无法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这是何等的悲哀!此句深刻地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肆意聚敛、搜刮榨取民脂民膏的罪恶行径。“官家榜村路,更索栽桑树。”诗人用“官家”的告示结尾,意味深长,地方政府的压榨剥削已经到了明目张胆的地步,农民的命运愈来愈悲惨了。

全诗语言通俗自然,揭露讽刺深刻有力,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及其对封建统治者毫无止境地搜刮民脂民膏的无比愤懑。

《织妇辞》作者: 孟郊

孟郊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早年隐居河南嵩山。后两试不第,直到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五十岁时任溧阳县尉,由于抱负不得施展,便放迹山林间,吟诗度日,以致公务多废,县令便另委他人代行职务,并把他的俸禄减去一半,不久辞官回家。后经河南尹郑余庆的推荐,出任河南水陆转运判官,晚年多在洛阳度过。宪宗元和九年,郑余庆再度聘他往兴元府任参军,携家眷前往,病死在赴任途中。他为人耿介倔强…
384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