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陵墓对南山,胡虏千秋尚入关。
昨日玉鱼蒙葬地,早时金碗出人间。
见愁汗马西戎逼,曾闪朱旗北斗殷。
多少材官守泾渭,将军且莫破愁颜。
《诸将五首》是一组政治抒情诗,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作于夔州。当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但边患却没有根除,诗人痛感当时的朝廷武官们平庸无能,故作诗加以讽刺。
这首诗的首联从君臣陵墓在终南山附近、异族侵略者曾侵入萧关写起。颔联表现入侵者无恶不作,包括挖掘陵墓。颈联揭露唐朝已面临异族入侵的巨大威胁。尾联意谓,威胁当前,尽管有所准备,但应对仍显严重失当,众将领切勿盲目乐观。
首联“汉朝陵墓对南山,胡虏千秋尚入关。”,“陵墓”皇帝的坟叫做陵,王侯以下叫做墓。“汉朝陵墓对南山”是说汉朝皇帝的陵及其大臣的墓与终南山相对。如高祖长陵在咸阳北原,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武帝茂陵在今陕西兴平县东十五里;霍去病墓在茂陵东北二里。长安在终南山之南,是汉高祖建都之地,有险固可守,又在内地,是京都和陵墓所在之处,不容侵犯的意思,然而,在东汉覆亡之际,陵墓却被发掘。“胡虏千秋尚入关”这句紧接上句,好像也是说的汉朝,但“千秋”是指汉朝陵墓被发掘的千年之后,则早已是唐朝了。胡虏,指吐蕃、回纥等。关,指萧关,唐时萧关在甘肃固原县北。这句是说:不料在千年之后(实际不是千年,因七律每句限于七字,故以“千秋”指其概数),吐蕃纠合吐谷浑、党项等族侵入萧关,攻入长安(唐时京都也在长安),陵墓同样被发掘。
颔联“昨日玉鱼蒙葬地,早日金碗出人间。”写陵墓被发掘的情况。昨日、早时,极写陵墓被发掘得快、景象之惨,玉鱼、金碗均皇家用以陪葬的宝物。“蒙葬地”是说殉葬的珍宝蒙藏在葬地。这又是说的汉朝事,其实唐代宗宝应二年(763年),吐蕃等攻入长安,烧毁房屋、残害百姓、发掘陵墓、无恶不作。只是有些事情,杜甫不好直说,不忍直说,所以写得含蓄曲折。
颈联“见愁汗马西戎逼,曾闪朱旗北斗殷。”写杜蕃不断入侵。继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吐蕃纠合红谷等族,号二十万人入侵长安,代宗逃往陕州(河南陕县)。次年,唐将仆固怀恩背叛,引回纥、吐蕃十万人入侵,京城戒严。永泰元年(765年),仆固怀恩引回纥、吐蕃等族十万人入侵,深入到奉天,京城戒严。所以说“愁见汗马西戎逼”。“汗马”是说在作战中,马奔跑出汗,指抵敌危急、紧张。这句是说,见吐蕃等的入侵而发愁,敌人声势浩大,十分猖獗,他们朱旗闪动,照耀天空,好像北斗星也成为红色了(北斗星下对长安)。
尾联“多少材官司守泾渭,将军且莫破愁颜。”,有多少智勇双全、能征善战的良将,扼守泾渭要道呢?“材官守泾渭”,是说守泾渭的将领也不算少,但良将少,加之寡不敌众,于是肃宗决定凭借郭子仪的威望,使之与回纥谈判,借回纥之助,这是失策的做法,但杜甫未明指皇帝昏庸无能,只以“将军且莫破愁颜”一句责诸将不能御敌,提醒他们不可忘忧失警。“且莫破愁颜”的“且”字,是暂且的意思,对诸将之腐化虽有讽刺之意,但笔锋是针对皇帝的。
此诗表面是写给“诸将”的,其实何尝不是写给皇帝的?在安史之乱及后来的吐蕃入侵中,朝廷多次决定与回纥谈判,借回纥之助,这是借“胡虏”之力去对付另一个“胡虏”。但杜甫不便明指皇帝昏庸无能,话也只能说到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