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马长城窟行

汉代  ·  汉无名氏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饮马长城窟行》创作背景

这首诗最早见于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沂编的《文选》,归入“乐府·古辞”。该诗的作者问题,历来有争议。《文选》李善注云:“此辞不知作者姓名。”《玉台新咏》则以为是汉蔡邕所作。当代也有人认为与蔡邕并无关系,而是东汉之前即流传于民间的歌诗。

《饮马长城窟行》翻译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在外乡的丈夫不能终日思念,只有在梦中才能相见。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其他乡各有不同的地区,丈夫在他乡漂泊不能见到。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到家门与家人亲爱,有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唤童仆打开木盒,其中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信。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书信的前一部分是说要增加饭量保重身体,书信的后一部分诉说思念。

《饮马长城窟行》注释

1
绵绵:这里义含双关,由看到连绵不断的青青春草,而引起对征人的缠绵不断的情思。
2
远道:远行。
3
夙昔:指昨夜。
4
觉:睡醒。
5
展转:亦作“辗转”,不定。这里是说在他乡作客的人行踪无定。
6
枯桑:落了叶的桑树。入门,指各回自己家里。
7
媚:爱。
8
言:问讯。
9
双鲤鱼:指藏书信的函,就是刻成鲤鱼形的两块木板,一底一盖,把书信夹在里面。一说将上面写着书信的绢结成鱼形。
10
烹:煮。假鱼本不能煮,诗人为了造语生动故意将打开书函说成烹鱼。
11
尺素书:古人写文章或书信用长一尺左右的绢帛,称为“尺素”。素,生绢。书,信。
12
长跪:伸直了腰跪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后根上。跪时将腰伸直,上身就显得长些,所以称为“长跪”。
13
下:末二句“上”、“下”指书信的前部与后部。

《饮马长城窟行》赏析

《饮马长城窟行》属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又称“饮马行”。诗歌的笔法委曲多致,完全随着抒情主人公飘忽不定的思绪而曲折回旋。比如诗的开头,由青青绵绵而“思远道”之人;紧接着却说“远道不可思”,要在梦中相见更为真切;“梦见在身边”,却又忽然感到梦境是虚的,于是又回到相思难见上。八句之中,几个转折,情思恍惚,意象迷离,亦喜亦悲,变化难测,充分写出了她怀人之情的缠绵殷切。

诗中所写思妇种种意想,似梦非梦,似真非真。诗中所写他家有人归来和自己接到“双鲤鱼”、“中有尺素书”的情节,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一种极度思念时产生的臆象。剖鱼见书,有着浓厚的传奇色彩,而游子投书,又是极合情理的事。作者把二者融合在一起,以虚写实,虚实难辨,更富神韵。

最令人感动的是结尾。好不容易收到来信,“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却偏偏没有一个字提到归期。归家无期,信中的语气又近于永诀,这意味着什么呢?这大概是寄信人不忍明言,读信人也不敢揣想的。如此作结,余味无尽。

《饮马长城窟行》作者: 汉无名氏

汉无名氏的作品,可归入「两汉乐府」一类。其中艺术成就最高的当数《古诗十九首》。这是中国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东汉后期党争激烈,杀伐不休;官僚垄断仕途,文人士子备受压抑。面对这种社会现实,中下层文人士子或为避祸,或为寻求出路,纷纷背井离乡,亲戚隔绝、闺门分离,因而也就有了「游子」的乡愁和「思妇」的闺怨。《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就是反映了这种漂泊流离之苦和离别相思之痛,表达…
49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