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鸭栏驿上白马矶赠裴侍御

唐代  ·  李白

侧叠万古石,横为白马矶。 乱流若电转,举掉扬珠辉。 临驿卷缇幕,升堂接绣衣。 情亲不避马,为我解霜威。

《至鸭栏驿上白马矶赠裴侍御》创作背景

这是李白在流放途中,经过现岳阳巴陵县的时候,遇到当时朝廷御史台(相当于今天的检察院)的裴侍御也在鸭栏驿,于是请李白上坐,送衣,问寒问暖。在李白特别需要外界支持的时候给予了深切的关怀,而这首诗正是在流放流放三千里的水路走了一年多途中所创作的。

《至鸭栏驿上白马矶赠裴侍御》翻译

侧叠万古石,横为白马矶。
巴陵长江侧岸的这堆石头,经历了万年的风浪,横卧成为白马驿。
乱流若电转,举掉扬珠辉。
江水奔涌,漩涡如电快速旋转,船棹激起的水珠在阳光下虹光灿烂。
临驿卷缇幕,升堂接绣衣。
裴侍御在水驿升堂,卷起绣帘,把刺绣的衣服赠送与我。
情亲不避马,为我解霜威。
友情深厚,把所有的客套礼仪放在一边,为我带来了一片灿烂的阳光,温暖我流放途中感受的凄凉。

《至鸭栏驿上白马矶赠裴侍御》注释

1
缇:丹色,即橘红色。
2
绣衣:用《汉书》绣衣直指事。
3
避马:用《后汉书》桓典事。
4
解:温暖。

《至鸭栏驿上白马矶赠裴侍御》赏析

此诗首联,描述了巴陵长江侧岸的经历了万年成为白马驿的石头,写出了诗人是流放是走的水路的。

颔联,江水则波涛汹涌,漩涡如闪电般旋转,船桨激起的水珠在阳光下格外灿烂,这句交代了诗人流放途中所见到的景象,为下文写情做出了铺垫。

颈联,描述了李白在流放途中,经过现岳阳巴陵县的时候,遇到当时朝廷御史台的裴侍御也在鸭栏驿,于是请李白上坐,把刺绣的衣服赠送给诗人,并问寒问暖。交代了流放途中诗人并不孤单。

尾联,交代出诗人友情深厚,把客套礼仪放在一边,为其带来灿烂阳光,叙述了诗人流放路上还是有些许温暖的。

此诗描写到朝廷御史台的裴侍御款待了他,其他如宰相张镐等都给予了诗人很多帮助,同时,也看到当时的人情还是有气度的,不是处在那种墙倒众人推的社会氛围之中。有了这么多朋友的帮助,才有可能在流放三千里的水路走了一年多,沿途都是地方官员招待,不至于过度悲愤凄凉。

《至鸭栏驿上白马矶赠裴侍御》作者: 李白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但因权贵不容,不久即遭谗去职,长期游历。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起,他隐…
1158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