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秋夕

唐代  ·  王昌龄

水宿烟雨寒,洞庭霜落微。

月明移舟去,夜静魂梦归。

暗觉海风度,萧萧闻雁飞。

《太湖秋夕》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描写太湖秋月的夜景诗,为作者在江宁任地方官,到无锡、苏州游览时所作。

《太湖秋夕》翻译

水宿烟雨寒,洞庭霜落微。
夜是如此地安静,湖面泛起一片寒气,洞庭山落下一层微霜宿。
月明移舟去,夜静魂梦归。
在太湖的一条小船上,月光下,小船在水上慢慢地移动。
暗觉海风度,萧萧闻雁飞。
似睡非睡,似梦非梦,隐隐地感到海风吹过,听到远远的地方有大雁南飞的声音。

《太湖秋夕》注释

1
水宿:夜泊湖上。
2
洞庭:太湖岛屿。
3
海风:太湖宽厂辽阔起风时波涛汹涌气势宏伟,宛若海浪。故称“海风”又古人称太湖水接东海。
4
萧萧:形容大雁起飞声。
5
闻:听到。

《太湖秋夕》赏析

王昌龄吟咏苏州的诗,仅此一篇。深秋的一个夜晚,诗人宿在太湖的一条小船上,月光下,小船在水上慢慢地移动。夜是如此地安静,湖面泛起一片寒气,洞庭山落下一层微霜。诗人似睡非睡,似梦非梦,隐隐地感到海风吹过,听到远远的地方有大雁南飞的声音。

首两句“水宿烟雨寒,洞庭霜落微。”写入吴水宿,秋雨微寒。湖中小山很多,以东西二洞庭最著名,山上多果林,盛产柑橘。

中间两句句“月明移舟去,夜静魂梦归。”写移舟夜行,睡于船中而梦归故乡。很富于水宿的体验。

最后两句“暗觉海风度,萧萧闻雁飞。”写海风吹觉醒而闻雁、依然寓思乡之意。太湖近东海故有海风人船搅醒客梦。雁为候鸟,秋寒南飞,古人多以雁飞表现思乡之意。

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太湖秋夕图。

《太湖秋夕》作者: 王昌龄

王昌龄
王昌龄(698─约757),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进士,为校书郎,开元二十二年(734)中博学宏词,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故世称王江宁。天宝七年谪迁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被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当时曾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是一代七绝圣手。其诗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激励士气,气势雄…
198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