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地而坐
  • 拼   音[ xí dì ér zuò ]
  • 释   义

    泛指在地上坐。

  • 出   处

    《旧五代史·李茂贞传》:“但御军整众,都无纪律,当食造庖厨,往往席地而坐。”

  • 例   句

    (1)战士们席地而坐,谈笑风生。(2)在营火晚会上,大家席地而坐,又说又笑,欣赏着精彩的文艺节目。

  • 用   法

    作谓语;指随便的场面

  • 成语正音

    坐,不能读作“zhuò”。

  • 近义词

    起步当车

  • 反义词

    无所事事

  • 繁   体

    蓆地而坐

席地而坐的意思泛指在地上坐。

席地而坐成语典故

唐朝时期,李茂贞因战功卓著,官运亨通。他恃功自傲,拥重兵干涉朝政,昭宗皇帝即位后,就出兵讨伐他而失败。后来李茂贞几次造反未成功,元气大伤。他的军士自由散漫惯了,经常是席地而坐,开怀畅饮,大呼小叫,只好自生自灭。

席地而坐造句

  • 1、一天晚上,韦固在街上闲逛,看到月光之下有一个老人席地而坐,正在那里翻一本又大又厚的书,而他身边则放着一个装满了红色绳子的大布袋
  • 2、两人席地而坐,开怀痛饮起来
  • 3、活动还没开始,会场就挤得水泄不通。本科生,研究生,新生,老生情绪高涨,翘首以待,走道里坐凳子的,站着的,甚至席地而坐的同学也有很多。
  • 4、回到家里,他讲述了这样的奇遇:巨大的簧火旁,围着数不清的女人和孩子,有些席地而坐,还有些在平整的草地上跳着奇怪的舞蹈
  • 5、当时,老师正在教授26个英文字母,20个孩子席地而坐,挺着脊梁坐在最后的,竟是三位胡子拉碴的成年男子,正在认真学习